为什么必须关联主体?政策背后的逻辑

2025-06-09 14:36:49 栏目:小程序开发 查看(371 )


1. 为什么必须关联主体?政策背后的逻辑

根据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》,小程序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,名称需明确责任主体,避免用户混淆或虚假宣传。例如:
个人主体小程序:名称需体现个人身份(如“张三的摄影日记”);
企业主体小程序:名称需包含企业字号、商标或简称(如“腾讯文档”“美团点餐”)。
常见误区:用行业词(如“美食推荐”)代替主体关联名称,直接导致驳回。
2. 主体关联的3种合规方式
① 使用备案主体全称或简称
企业/机构:名称需包含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(如“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”),或公认简称(如“腾讯”对应“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”)。
个人:名称需含备案人真实姓名(如“李四的小店”)。
② 使用已授权的商标名称
若名称含注册商标(如“华为”“小红书”),需提交商标注册证,且注册人必须与备案主体一致。
案例:某个体户用未授权的“迪士尼周边”被拒,因商标归属迪士尼公司。
③ 名称与主体业务强相关
若无法直接用主体名称,可尝试“主体简称+主营业务”组合,例如:
主体为“xx文化传媒公司” → 小程序名“xx文化课堂”;
主体为“yy商贸店” → 小程序名“yy百货商城”。
3. 关联性不足的典型驳回场景
完全无关:公司名为“蓝天科技”,小程序名却叫“绿植养护”;
模糊描述:使用“本地生活”“便民服务”等通用词,未体现主体信息;
蹭热点词汇:如“AI智能助手”“元宇宙空间”,脱离主体实际业务。
4. 如何提高通过率?两步自查法
第一步:比对主体资质
企业:对照营业执照上的名称、经营范围;
个人:核对身份证姓名及备案服务内容。
第二步:名称组合公式
企业推荐格式:品牌/简称+服务类型(如“知乎问答”“大麦购票”);
个人推荐格式:姓名/昵称+功能标识(如“王磊律师咨询”“小雨美食攻略”)。
小程序备案名称的“主体关联性”规则,本质是政策对责任归属的严格约束。开发者需牢记:名称不是品牌创意,而是主体身份的延伸。备案前务必核验名称与营业执照、商标证的一致性,或通过“主体+业务”的组合明确服务来源。只有紧扣政策,才能一次过关。
与我们的项目经理联系
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
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
解答本文疑问/技术咨询/运营咨询/技术建议/互联网交流

转载请注明出处:为什么必须关联主体?政策背后的逻辑 - 益众网络
分享: